花径理念说,小婴儿和妈妈的关系就是和全世界的关系。在妈妈那里没有得到心心相印的爱,和妈妈的关系:“链接=谩骂=伤害,链接=得不到链接”的创伤会深深地烙印在小婴儿的心里,这份原生态家庭中的创伤会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一个人的方方面面。当我走进花径,不断地去看见痛苦中的小婴儿,让伤痕累累的小婴儿在无分别地爱的包围下,从原生态家庭创伤时空中解脱出来,从而逐渐地学会让自己做自己的妈妈。
情绪事件
这天下午,女儿有几道题不会做,前来请求我的帮助,我试着陪她一起完成。可我对数学没有天赋,水平和女儿的水平差不多,无奈之下,只好求助在旁边打游戏的爸爸(他理科很好)。不料,爸爸并没有马上回应我们,又请求了几遍,他说等他把那局游戏打完再来帮我们解决。
学了花径,我觉知到我的第一个0.01秒情绪开始启动,我看到了自己的情绪和信念,我开始表达:真是无奈,我是一个无能的人,我是一个无用的人,连女儿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教,只能求助爸爸,我是一个没有用的妈妈,我好卑微,好愚笨,这么简单的题目我都搞不定,还要去祈求老公。
展开剩余73%反制启动
我表达了一会,耐心地等了一会,爸爸仍然在打游戏。随之我的第二个情绪瞬间涌上来,实在控制不住内心的懊恼情绪了,从嘴里里蹦出一句:“游戏比女儿的作业重要吗?”我一边低声埋怨,一边强压愤怒情绪牛津配资,这时我觉察到我的愤怒是在反制自己的无能。我好想大声对老公发脾气,可又不想因为吵架伤害到女儿,我害怕我们吵架会让女儿受伤.....
内心的愤怒在翻江倒海,它在反制无能,又被恐惧压制着,反复地自我纠缠,自我战争,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......当我实在守不住自己的愤怒和不满,含沙射影地对女儿说:“你以后一定要找一个一呼就应的男朋友或老公,如果当你需要的时候,对方不理睬你,不能及时地帮助你,这样的男朋友就不要选择......”女儿的潜意识接收到了我的愤怒和不满,她认真地点头应允。
看见回归
我问自己:为什么当我的需求未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会那么愤怒,我会那么沮丧,却又会那么害怕?我回归到了哪里?我看到了我的童年,每当我向正在忙碌的妈妈提要求,她从不会正眼看我,从不不及时地满足我。她无视我的要求,一直自顾自地忙自己的事情,当我反复地向妈妈复述我的需要时,妈妈就开始生气,开始大骂,接着讽刺、挖苦像连珠炮一样地向我卷席而来。我的需求终究被妈妈的伤害打败,最后无望地默默地独自舔伤,自我归罪。这一刻的愤怒,是回归,也是在反制自己的无能,同时又被恐惧压制着,情绪层层包裹,又互相纠缠......
原来,原生态家庭中我和妈妈的关系就是链接=谩骂=伤害,链接=得不到链接。我恍然大悟,刚才发生的感受情绪心理大战,竟是一连串的回归。我庆幸自己走进花径学习,如果没有走进花径,如果不知道如何向内看自己,我和老公势必会当着女儿的面争吵、大战,受伤的还会是女儿。
感悟收获
当我向老公寻求帮助的时候,老公没有及时回应我,0.01秒,我的无能和卑微升起,接着第二个0.01秒,我开始用愤怒反制,同时回归到了童年被妈妈拒绝的创伤时空。我把没有及时应允保持沉默的老公投射成了我的坏妈妈,害怕老公发火和我吵架,又是害怕被妈妈骂,被妈妈打。
我看见到了自己的回归,控制住了情绪。我老公似乎接收到了我的潜意识,他放下手机,开始耐心地来指导女儿。问题解决后,我们用轻松调侃的口气表扬了爸爸的聪明。一场家庭战争止于未燃,就此平息。
愿我们都能学会,与自己的心彻底和解。在每一个当下,回归那份最初的、完整的陪伴。
编者评语
作者践行花径“无分别的爱”的理念,不仅在情绪汹涌时守住了对女儿的呵护,也通过自我对话与表达,避免了夫妻冲突,最终以幽默与包容化解僵局。这不仅是一场情绪的平息,更是一场心灵的胜利——她不再是那个无助的小孩,而是有能力为自己和家庭创造新结局的“自己的妈妈”。
我们每个人都在关系中重复着某些无意识的模式牛津配资,但唯有觉察,才能带来真正的自由。这篇文章,是一次温柔的提醒:在每一个0.01秒的情绪缝隙里,都藏着我们选择爱与觉醒的可能。
发布于:北京市泰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